关税推高物价通胀或持续,美联储目标承压
美国6月核心消费者价格指数(CPI)涨幅低于市场预期,但这并不意味着通胀压力已得到有效控制。贝莱德投资研究所全球宏观主管Glenn Purves指出,越来越多的迹象表明,关税正在逐步推动部分商品价格上涨,这种影响正逐步显现并可能在未来愈加明显。
Glenn Purves表示,早在5月的CPI报告中,就已可以观察到关税引发的家用电器价格上升趋势,这一现象至今仍在持续。同时,当前已经出现了视频设备和音响设备等娱乐类商品价格上涨的初步迹象。他认为,这些变化只是开始,真正的影响可能还没有全面体现出来。
目前,一些企业为了缓冲关税影响,提前建立了库存。正是这些库存,暂时减轻了关税对商品售价的直接冲击。但随着这些库存逐渐被消耗,企业将不得不面对更高的采购成本,从而可能把压力转嫁给下游。这种转嫁可能体现在提高零售价格、压缩利润空间或推迟投资计划等方面。
Glenn Purves进一步指出,关税造成的压力不仅存在于商品层面,还可能波及到服务领域。这种双重影响有可能使整体通胀率持续高于美联储2%的目标水平。虽然目前核心CPI增幅放缓可能让市场暂时松一口气,但通胀的根本压力并未解除。
未来的关键问题在于,关税成本究竟由谁承担——消费者、企业还是出口商。这一问题将直接影响通胀的结构和持续性。如果企业将关税成本完全转嫁给消费者,物价上涨的速度将更快,消费能力可能因此受到抑制;而如果企业自行吸收部分成本,其利润空间将受到压缩,长期来看可能影响整体经济活力。
综上所述,当前美国通胀表面上的缓和可能只是暂时的。在关税政策持续施压的背景下,商品和服务价格的进一步上涨值得高度关注。通胀是否会持续高于美联储目标,仍需密切观察未来几个月的物价走势以及政策面的调整动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