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英拒签法国人工智能峰会声明,批评监管过于严格
2025年2月12日,法国主办的人工智能行动峰会在巴黎圆满落幕,然而此次峰会的最终声明却未能获得美国和英国的签署。此次声明提出了以包容、道德和安全的方式发展人工智能(AI)的愿景,并强调了促进创新的同时要避免市场集中和确保人工智能对社会产生积极影响等关键议题。然而,美国和英国政府的反应表明,他们对这一声明中的部分内容持批评态度,并认为相关规定可能会对技术创新造成不利影响。
美国与英国的立场美国副总统在峰会期间公开表示,欧洲的人工智能法规过于庞大,可能会扼杀创新。他特别指出,部分内容审核机制可能被视为“专制审查”,这与美国的自由主义立场相冲突。美国一贯主张更加灵活、以市场为导向的监管方式,认为过度的政府干预可能会制约人工智能行业的发展潜力。美国副总统还强调,技术创新应由行业主导,而非由过于严苛的法规框架所束缚。
与此同时,英国政府也对该协议中的一些具体措辞表示担忧,尤其是其对人工智能安全的管理和治理部分。英国政府认为,虽然人工智能的监管是必要的,但此声明的做法与英国在2023年主办的人工智能安全峰会中提出的框架存在显著不同。英国的监管立场更加注重行业自我调节和技术创新的平衡,而法国峰会提出的强监管措施则被认为可能带来较大行政负担,并可能抑制创新动力。
峰会的核心目标尽管美国和英国未签署声明,峰会的其他与会代表仍一致支持声明中提出的目标。此次人工智能行动峰会汇聚了来自100多个国家的政府领导人、国际组织、学者和研究人员,共同探讨如何确保人工智能的道德、安全和可持续发展。会议确定了多个关键优先事项,包括:
-
提高人工智能的可及性:确保全球范围内的不同国家和地区能够平等地获得人工智能技术,尤其是发展中国家的接入机会。
-
确保道德和安全:强化人工智能系统的透明度和责任追溯,确保这些技术的应用符合道德标准,并能够有效规避安全隐患。
-
促进创新和防止市场集中:在推动人工智能发展的同时,避免大型科技公司通过不公平竞争垄断市场,保障创新的多样性和活力。
-
劳动力市场的积极影响:人工智能技术应能促进就业机会的增加,并帮助劳动市场实现更高效和公平的转型。
-
环境可持续性:人工智能应服务于环境保护,减少技术本身对生态系统的负面影响。
-
国际合作:加强全球范围内在人工智能治理方面的国际合作,共同应对人工智能发展中的潜在风险。
此次峰会的声明反映了全球在人工智能监管方面的分歧。美国和英国强调创新与市场自由,认为过度的法律约束会抑制科技发展的潜力;而法国和部分欧洲国家则更侧重于建立强有力的监管框架,确保人工智能在道德、安全和环境方面的合规性。
这一分歧不仅体现了不同国家对技术进步的不同态度,也揭示了全球人工智能治理仍处于探索阶段。如何在全球范围内形成共识,既能保护公众利益,又不限制技术创新,将是国际社会亟待解决的课题。
结语人工智能作为21世纪最重要的技术之一,其发展方向将深刻影响全球经济和社会结构。各国在人工智能治理上的分歧反映出不同的价值观和战略需求,如何在促进技术创新和保证社会责任之间找到平衡,将成为未来全球科技政策的重要议题。此次巴黎峰会为各国在人工智能领域的对话提供了一个平台,尽管美国和英国未签署最终声明,但这一争议也为国际社会在未来就人工智能治理展开更多建设性讨论提供了契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