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末人民币存款达320.67万亿元 同比增长8.7%
央行最新数据显示,截至2025年7月末,我国本外币存款余额达到327.83万亿元,同比增长9%,显示出居民和企业的存款意愿保持稳健增长。其中,人民币存款余额为320.67万亿元,同比增长8.7%。这一数据反映出我国货币存量结构稳健,同时显示出金融体系对经济运行的支持力度持续增强。
从存款结构来看,今年前七个月人民币存款增加了18.44万亿元,增长势头明显。住户存款增幅最大,达到9.66万亿元,占总增量的主要部分。这表明居民储蓄意愿强劲,资金安全性偏好仍然显著,同时也体现了家庭资产配置趋向稳健理财的趋势。非金融企业存款增加3109亿元,相较于住户存款增幅较小,但显示企业整体资金储备保持相对稳定,为日常运营和投资提供保障。
财政性存款增长2.02万亿元,显示出公共财政收入管理和资金调度保持高效。非银行业金融机构存款增加4.69万亿元,这部分资金主要来源于保险公司、基金及其他金融中介机构,体现出金融体系内部流动性较为充裕,为金融市场稳定和金融创新提供了基础支撑。
整体来看,存款数据的稳健增长不仅反映出居民和企业的储蓄习惯,也反映出宏观经济运行中资金供给的充足性。金融机构在吸收存款的同时,也在推动资金合理流向实体经济和投资市场,为经济平稳增长提供支持。此外,人民币存款的持续增加,也体现了国内资金对人民币资产的信心,显示出国内金融体系稳健运行的基础条件。
分析人士指出,随着我国经济结构的优化和金融政策的完善,居民和企业的储蓄行为趋于理性化,这不仅有助于提升资金的配置效率,也为未来金融市场的发展创造了有利条件。同时,财政性存款的增长也为政府支出和公共投资提供了保障,有助于政策调控的顺利实施。
总体来看,7月末存款数据反映出我国金融体系保持稳定增长的态势,居民、企业及金融机构的资金积累稳中有升,为未来经济发展提供了坚实的资金基础。随着金融市场结构不断优化和政策环境持续改善,预计人民币存款及整体金融存量将继续保持平稳增长,为经济长期稳健发展提供有力支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