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家称比特币四年周期或已终结
据Cointelegraph报道,加密货币市场多年来一直被认为遵循一个围绕比特币减半所形成的“四年牛熊周期”——即减半后的一年通常会迎来价格高峰,随后进入调整期。然而,近期多位业内分析师和专家表示,这一经典模式或许正在走向终结。
作家兼投资者Jason Williams在社交平台X上发文指出,当前排名前100的比特币储备公司合计持有近100万枚比特币,这一集中化的持币格局正在改变市场的供需动态。他认为,这正是比特币四年周期失效的核心原因。在他的观点中,传统的减半周期驱动逻辑已被大型机构和企业的长期持有策略所打破,使市场不再像过去那样在特定年份集中出现剧烈波动。
Bitwise Asset Management首席投资官Matthew Hougan也在接受CNBC采访时表达了相似的看法。他表示:“直到2026年我们看到正向回报,这个四年周期才算正式结束。但我相信我们会看到,所以不妨提前说:我认为四年周期已经结束。”这并非他首次作出这样的判断,早在今年7月,他就曾公开提出比特币的市场运行模式正在发生结构性变化。
回顾历史数据,在过去的三个完整市场周期中,比特币的价格峰值确实都出现在减半后的那一年——2013年、2017年和2021年。例如,2017年的比特币价格在年底冲上近2万美元,而在2021年则一度突破6.9万美元。这一模式使得许多投资者坚信,下一轮价格高点应出现在2025年。然而,随着机构投资者的入场和持币策略的变化,传统时间表的预测价值正遭到质疑。
机构持币对市场的影响正在放大。与以往散户为主的市场不同,如今的比特币流通量中有相当比例被长期锁定在企业资产负债表上。这不仅减少了市场中的可交易供应,也改变了价格波动的节奏。大型机构更倾向于稳健持有,而非因短期波动而频繁交易,这可能导致市场在减半后的某一年不再出现集中爆发。
此外,宏观经济因素也在不断重塑比特币的市场逻辑。利率政策、美元流动性、地缘政治风险以及数字资产的监管态势,正逐渐与比特币价格形成更复杂的互动关系。对于依赖历史周期来预测市场的投资者而言,这种结构性变化意味着需要更多关注宏观和链上数据,而非单纯的时间规律。
总体来看,尽管减半机制仍然存在并对供给端产生影响,但比特币的价格走势可能正逐步摆脱“四年周期”的束缚。在机构化、全球化和宏观联动性增强的背景下,未来的市场波动或将呈现出更不可预测、更持续的特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