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安全部警示:境外公司利用加密货币诱导收集虹膜数据
近日,中国国家安全部通过其官方微信公众号发布文章,警示公众关注境外公司通过加密货币项目收集生物识别信息的潜在安全风险。文中指出,有已公开的案例表明,某些境外企业打着发放加密货币代币的旗号,在全球范围内大规模收集用户的虹膜信息,并将这些敏感数据转移至其他地区。这种行为不仅危及个人隐私,还可能对国家数据安全构成严重隐患。
近年来,随着区块链技术的发展,加密货币的发行和应用逐渐渗透到多个领域。一些企业借助“分布式”、“匿名性”等概念,通过搭建所谓“Web3平台”或“数字身份认证”系统,声称用户只需扫描虹膜即可获得代币奖励或参与某种新型数字生态。这种以诱导参与为手段的行为,在年轻人和科技爱好者中快速传播开来,吸引了大量参与者主动上传自己的生物识别信息。
国家安全部指出,这些行为背后隐藏的真实意图值得高度警惕。虹膜作为高度独特且不可更改的生物信息,一旦被非法收集和滥用,可能对个人身份安全造成长期、难以逆转的威胁。更为严重的是,这些数据一旦被集中存储于境外服务器,不仅个人数据将失去控制,甚至可能被境外势力用于构建更大范围的人工智能训练模型、生物识别库,进而对我国的数据主权和国家安全形成挑战。
目前,国家安全部已加强对此类行为的监测和调查,呼吁广大民众增强个人信息保护意识,避免出于好奇或短期利益向未知平台提交自己的生物数据。同时,相关监管机构也在研究制定更具针对性的法律规范,以加强对跨境数据流动特别是敏感生物数据出境的管理。
这一通报释放出一个清晰信号:在全球数据竞争加剧的背景下,国家对生物信息安全和加密技术结合所带来的新型风险高度重视。普通用户在面对新兴技术诱惑时,应保持理性,不随意上传自身敏感信息,不盲目参与“换取代币”类项目。
未来,随着国家法律法规的完善以及对非法数据获取行为的打击力度加强,公众的数字安全将获得更有力的保障。而企业若想在国内开展相关技术创新,也需在合法合规的框架下,承担起应有的数据保护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