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朗普新关税政策已定:对多国征收高额进口税不予调整
当地时间8月3日,美国贸易代表格里尔在公开场合表示,美国总统特朗普已基本确定最新一轮针对多国的关税政策,并明确指出,这些关税税率在当前的谈判中不会被修改。具体而言,美国将对从加拿大进口的商品征收35%的关税,对巴西征收50%,对印度征收25%,对瑞士征收39%。格里尔强调,这些税率的设定是根据美方与各国之间的双边贸易赤字与盈余状况进行权衡后制定的,因此被认为是“基本已经固定”的。
此项关税措施一经公布,立即在国际贸易圈与全球市场引发广泛关注。外界普遍认为,这是特朗普政府再次强化“美国优先”贸易政策的重要体现,目的在于通过高关税手段压缩对外贸易逆差、保护本国制造业,并为未来谈判争取更大筹码。
尤其引人注意的是对加拿大的处理。作为美国最亲密的经济盟友之一,加拿大在北美自由贸易协定(USMCA)框架下与美国保持紧密的贸易联系。然而此次35%的关税打击,显然已超出一般贸易摩擦的常规范围。有分析指出,这一税率将对加拿大多个出口行业造成实质冲击,包括木材、铝制品和农产品等,同时也可能在北美内部引发政策摩擦和重新审视现有协议的讨论。
对巴西的50%关税则几乎可视为“惩罚性”措施。美国此前已对巴西的钢铁与农产品进口表示担忧,认为其政府通过补贴等手段不公平竞争,此次征收高额关税或意在逼迫巴西政府做出更具体让步。类似情况也出现在印度和瑞士,美国长期以来对印度的数字服务税和贸易壁垒表示不满,而对瑞士的制药和高端制造产品则早有贸易赤字压力,关税措施显然是为了矫正这些“不平衡”的贸易关系。
格里尔特别强调,这些关税不是“谈判中的筹码”,而是基于实际贸易数据和政策导向的结构性调整。这番言论也打破了外界对谈判仍存回旋余地的预期,意味着在短期内,美国不会主动对这些关税作出妥协或撤销。
不过,也有批评声音指出,过度依赖关税手段可能导致双输局面。一方面,美国消费者可能面临进口商品价格上涨;另一方面,被加税国家势必也将采取报复性措施,导致全球贸易环境进一步紧张。此外,该政策也引发对全球多边贸易体系的进一步冲击,使世界贸易组织(WTO)的协调能力面临更大挑战。
整体来看,特朗普政府此轮关税政策的“硬着陆”表明,其在全球贸易政策上的战略思路已从“谈判换取利益”转向“结构性施压”。在全球经济复苏仍面临不确定性的背景下,这种策略是否能够有效减少美国贸易赤字、促进制造业回流,仍有待市场和时间的进一步检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