摩根士丹利:美国贸易政策或升级,亚洲关税面临新挑战
据摩根士丹利最新发布的经济报告,美国对外贸易政策正在逐步朝着“战术性升级”的方向发展。该行指出,随着美国对外提出的新一轮关税措施临近生效时间,若不达成新的贸易协议,亚洲地区的加权平均关税可能将大幅上升,最高或达27%。
报告中特别提到,如果特朗普政府此前向贸易伙伴发出的信函中所提出的最新关税计划正式执行,将对亚洲经济体形成显著影响。摩根士丹利警告称,这可能引发供应链调整、出口放缓,甚至导致部分行业成本大幅上升,特别是那些依赖美国市场的国家和企业。
不过,摩根士丹利也指出,当前并非完全负面局势。特朗普近期公开表示,美国“即将与印度达成协议”。这一表态被视为积极信号,意味着部分亚洲经济体正通过加紧谈判,力求在2025年8月1日的最后期限前达成双边或多边协议,以避免陷入高关税壁垒。
摩根士丹利认为,除印度外,大多数亚洲大型经济体,包括越南、菲律宾、泰国等,有望在截止日期前完成谈判。但并非所有国家都具备同样的谈判条件与政治意愿。特别是日本与韩国,可能在部分关键问题上难以迅速妥协。
报告分析称,日本与美国之间的主要分歧仍集中在汽车关税与农产品市场开放方面。日本汽车长期在美市场占据重要份额,而美国方面多次提出希望进一步开放日本市场以换取关税减免。而韩国则面临钢铁产品出口配额与汽车关税相关的敏感议题,谈判复杂度较高,进展缓慢。
摩根士丹利在报告中进一步指出,这种“谈判带动关税策略”的方式,是特朗普政府近年来对外经济政策的重要特征之一。通过设定关税施压时间表,美国意图在谈判中占据更有利的位置,迫使贸易伙伴让步,从而在重新制定贸易条款时获取更多利益。
整体来看,亚洲各国正面临一场外交与经济之间的竞速。能否在谈判中达成互利协议,将直接影响这些国家对美出口的成本结构与竞争力。对企业而言,这也意味着未来几个月可能出现不确定性增加、关税风险上升和供应链调整的压力。
摩根士丹利建议投资者密切关注8月1日前的贸易谈判进展,特别是美国与印度、日本和韩国之间的协商结果,这些将成为判断亚洲市场短期前景的重要参考指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