麦刚谈比特币情结:常识与本质认知胜过高学历
泡泡玛特的首位投资人、知名风险投资人麦刚,近日在接受一档播客节目采访时,罕见地分享了他与比特币之间的渊源。他表示,比特币是其职业生涯中极为重要的经历之一,不仅影响了他的投资思维,也成为他理解金融本质的重要支点。
在节目中,麦刚回忆起曾在人大校友论坛担任主持人时,现场有人提出疑问:为何像他这样并非金融专业首席学霸的人,能够在比特币早期阶段发现其潜力,而众多知名经济学家却未能看见其真正价值?麦刚的回答坦率而深刻,他表示自己既不是“学霸”,也不是“学渣”,但有一个重要特点,就是他牢牢记住了学习过程中老师教给的一些最核心的“常识”或者说“真理”。
麦刚强调,在他看来,比特币虽然涉及密码学、计算机科学、博弈论、货币理论等多个学科,但理解其核心逻辑其实并不需要博士学位或者过于复杂的专业背景。关键在于是否具备对本质问题的持续追问能力与敏感度。他提到,当年在学习《货币银行学》和《经济学》这类课程时,便形成了对货币本质、价值传递机制等问题的基本理解。因此,当他看到比特币提出“去中心化、有限供给、无需信任中介”的逻辑时,立刻意识到这可能是货币历史上的一次范式转变。
“我们都学过货币的五大职能,也理解央行控制发行权的意义,那么当一个系统可以以透明、规则化的方式让全球用户共同参与发行与交易,怎么可能不引起重视?”麦刚说道。
他进一步表示,比特币之所以在早期受到很多主流经济学家的忽视,恰恰是因为它挑战了传统框架与权威,颠覆了过往关于货币和信用的一些常识性认知。而真正对其产生兴趣的人,往往并非高高在上的理论派,而是那些愿意从常识出发、勇于质疑主流声音的实践者。
麦刚还特别强调了“追问”的重要性。他认为,面对一个新兴事物时,不是要马上去定义它、评判它,而是要不断问“它是什么、为什么存在、如何运作”。这种探究精神,在比特币的认知路径上显得尤为重要。他用“坚持对本质的探寻”来总结自己当年对比特币坚定看好的原因,并呼吁更多年轻人不要被表象和噪音所左右,而应保持思辨与求真的心态。
麦刚的这番表态,不仅展示了一位投资人对加密世界的独特见解,也反映了在纷繁复杂的金融技术变革中,常识和本质认知依然是穿越周期的关键能力。在比特币逐渐成为主流资产之际,这种发自本源的思考方式,或许比任何短期预测都更具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