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发布新政支持软件信息业发展,推动公共数据和区块链应用
近日,上海市人民政府办公厅正式发布《上海市促进软件和信息服务业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措施》,提出一系列旨在加快信息技术创新应用、推动数字经济发展的政策举措,进一步夯实城市在软件和信息服务业方面的核心竞争力。
这份新政内容丰富,覆盖数据治理、技术应用、金融支持和产业生态等多个层面,尤其在公共数据的开发与利用、区块链技术落地、数据资产金融化等领域提出了许多具有开创性的举措。
首先,在公共数据管理方面,政策明确提出将出台《公共数据授权运营管理办法》,以规范和推进公共数据的有序开放和合规使用。政策特别强调要加快在医疗、教育、金融、科研等重点领域培育“用数”场景,推动公共数据价值的深度释放。通过数据的授权运营机制,上海有望成为全国领先的数据资产化运营试点城市。
金融创新方面,《措施》鼓励金融机构开展数据资产质押贷款试点,这是国内对数据作为金融资产进行估值和抵押的又一重大探索。这一创新举措,不仅有助于破解科技企业轻资产融资难的问题,也为构建数据要素市场提供了金融保障路径。
在新基建领域,政策指出将组织实施区块链技术应用与医疗数据赋能的重大示范工程项目。这意味着,上海将在数字基础设施建设方面持续投入,推动区块链等前沿技术从“试验田”走向“主战场”,加速其与实体经济场景的深度融合。
在数字内容与人工智能发展方面,政策提出探索设立“语料风险投资基金”,支持试点“语料作价入股”等新型投融资方式。这是对数据资源作为生产要素市场化配置的一次有益尝试,意在为AI训练模型提供合规、可交易的语料基础,并通过共享收益机制,激励语料资源的开发和再利用。
此外,《措施》还提到将围绕工业制造、在线新经济等战略性产业方向,支持建设一批“可信数据空间”。可信数据空间是基于区块链、隐私计算等技术构建的数据共享机制,能够实现多方协作下的数据安全交换与合规使用,为实现跨行业、跨领域的数据流通提供制度保障。
综合来看,上海此次出台的政策不仅体现出推动软件和信息服务业高质量发展的决心,也展现了其在数字化转型方面的系统性思维和前瞻性布局。通过从制度、金融、技术和产业生态等多维度入手,该政策有望带动更多创新型企业和项目在沪落地发展,进一步提升上海作为国际数字经济中心的影响力。
未来,随着相关细化政策和配套机制的逐步推出,上海的信息服务业或将在公共数据利用、区块链商业化、数据金融化等方面率先形成可复制、可推广的经验,助力全国数字经济高质量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