穆迪下调亚太主权信用前景 贸易不确定性加剧风险
穆迪评级公司近日发布最新报告,将亚太地区主权信用评级前景由“稳定”下调至“负面”,理由是全球贸易形势不明朗、关税压力持续上升,正不断侵蚀该地区多国的财政稳定性和长期信用表现。这一调整反映出国际评级机构对亚太经济体在当前地缘政治与贸易摩擦背景下所面临的系统性风险的担忧。
报告指出,近年来愈演愈烈的关税壁垒和保护主义抬头,已给亚太多个出口导向型国家带来持续压力,特别是对那些高度依赖国际贸易和跨国投资的经济体而言,信用风险正显著上升。穆迪认为,关税造成的成本上升不仅削弱了这些国家的产品竞争力,还降低了其在全球供应链中的吸引力,从而直接冲击外国直接投资的流入。这种影响在制造业和高附加值产业尤为突出,进一步压缩了国家财政收入来源。
穆迪同时强调,在贸易压力与经济放缓的双重挑战下,亚太各国政府可能不得不扩大财政支出以稳住增长,这将拖延原定的财政整顿计划。例如,为稳定就业、刺激消费和应对外需疲软,不少国家已推出或酝酿出台新的财政刺激方案,但这也意味着财政赤字扩大和主权债务压力上升,增加了未来再融资的难度。
此外,对于像新加坡、韩国和越南等高度贸易依赖型国家来说,关税引发的出口下滑正直接影响其政府税收,使财政灵活性进一步受限。若再叠加利率上升带来的借贷成本增加和资本外流风险,部分国家主权信用评级可能面临进一步下调的可能。
不过,穆迪也指出,如果贸易局势出现积极转折,特别是通过谈判实现关税大幅削减,评级前景有望重新回归稳定。反之,若贸易战进一步升级、利差持续扩大、或者区域地缘政治局势继续恶化,则亚太地区的整体信用状况可能面临更为严峻的挑战。
在当前全球多极化竞争格局加剧、供应链重构与本地化趋势明显的背景下,亚太国家的财政与信用政策面临更加复杂的抉择。要在维护增长与防控风险之间寻求平衡,既需要强化内部经济结构韧性,也需在多边贸易体系内寻找新的稳定支点。
穆迪的评级调整为市场和政策制定者敲响了警钟。未来,亚太国家如何应对不确定性、保持财政纪律并积极参与全球经济治理,将直接决定其在国际资本市场中的信用形象与经济增长潜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