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table 发布三阶段路线图,打造以 USDT 为核心的高性能 Layer 1 网络
2025年7月2日,基于 USDT 的 Layer 1 区块链项目 Stable 在其官方渠道公布了详细的发展路线图,宣布将分三大阶段推进其公链生态建设,目标是打造一个以稳定币 USDT 为原生代币、支持高速处理、企业级适配和开发者友好的全栈区块链平台。此次路线图发布,不仅明确了 Stable 在底层架构、性能优化与开发生态等方面的技术路径,也展示了其以稳定币为核心重塑区块链基础设施的野心。
第一阶段:USDT 基础层(Foundational Layer)
Stable 首先致力于构建一个稳定、高效的底层网络架构,以支持 USDT 的原生运行环境。该阶段的核心特征包括:
-
USDT 作为原生 Gas 代币:打破以往使用平台币如 ETH、SOL 作为交易手续费的做法,Stable 将 USDT 直接作为网络 gas token,这种设计简化了用户交互逻辑,降低了链上操作门槛。
-
亚秒级区块时间和最终性:通过优化共识机制,实现更快速的出块与交易确认,确保交易在极短时间内达成不可逆状态。
-
稳定钱包(Stable Wallet)发布:官方同步推出用户友好的原生钱包,强化跨链收发、转账体验,降低新用户的使用门槛。
第二阶段:USDT 体验层(Experience Layer)
进入第二阶段后,Stable 将重点放在交易并发性和企业应用扩展能力上,提升整体网络性能。关键亮点包括:
-
optimistic 并行执行机制:引入乐观并行执行模式,提高交易吞吐量和处理效率,适应多样化、高频率的交易需求。
-
USDT 转移聚合器(USDT Transfer Aggregator):为企业提供 USDT 大规模转账聚合工具,降低批量交易操作的成本与复杂度。
-
专用区块空间(Dedicated Blockspace):允许企业用户预留区块空间,确保其交易在高负载环境下也能获得稳定处理优先级,提升商业可用性。
第三阶段:USDT 全栈优化层(Full-Stack Optimization Layer)
在最终阶段,Stable 将进一步对其底层架构进行全面升级,确保网络具备长期可扩展性和系统弹性。技术要点包括:
-
基于 DAG 的共识升级:从传统线性区块链架构过渡到有向无环图(DAG)模型,提高吞吐速度,优化网络容错能力和动态扩容性能。
-
开发工具链全面扩展:Stable 将推出一整套开发工具包(SDK)、测试网络、调试平台和文档库,支持开发者快速部署 dApp 并与其他生态系统进行集成。
整体来看,Stable 的三阶段发展蓝图紧密围绕 USDT 构建一个稳定币原生 Layer 1 网络,试图打破稳定币仅作为链上“支付工具”的角色局限,而是将其深度嵌入到区块链底层运行逻辑中。这种从“基础代币”到“性能架构”再到“应用生态”的渐进式设计,展现出 Stable 不仅想成为一个技术网络,更希望成为 USDT 原生经济体系的承载平台。
在当前稳定币全球应用快速增长、企业与开发者对高性能链需求日益提升的背景下,Stable 的技术愿景或将为区块链基础设施带来一次新的范式转移。接下来,Stable 的执行能力和生态合作拓展将成为其能否成功的关键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