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ipple提交补充函澄清代币何时失去证券属性
2025年,Ripple再次引起加密圈和法律界的关注。近日,Ripple向美国证券交易委员会(SEC)提交了一份重要的补充函件,核心内容是围绕代币何时应当失去证券属性的问题展开。这一举措意在进一步澄清数字资产在法律框架中的定位,推动监管环境的明朗化。
Ripple首席法务官Stuart Alderoty在社交平台X(前身为推特)上公开了这份补充函,并强调该函件是专门发送给由委员Hester Peirce领导的SEC加密任务组。Peirce委员此前曾发表过一场题为《新范式》(The New Paradigm)的重要演讲,其中提出了一个关键问题:“数字资产何时能够从投资合约中分离出来?”这正是Ripple此次补充函所回应的核心议题。
为了详细说明这一问题,Ripple在函件中引用了多位著名法律专家的观点,特别是Lewis Cohen等人在现有证券法下对加密资产的分析。Cohen认为,美国现行的投资合约法律并未将大多数可替代的加密资产在二级市场上的常规转让视为证券。这种分析支持了数字资产在市场流通中的非证券属性,有助于明确加密资产的合规边界。
Ripple的补充函还特别强调了联邦法官Analisa Torres在2023年7月对Ripple与SEC案件的裁决,该裁决被认为是里程碑式的判决。Torres法官判定,虽然Ripple在向机构客户销售XRP时存在证券销售的行为,但她同样认为,在二级市场上的XRP交易不应被认定为投资合约。换句话说,Ripple所发行的XRP在市场公开流通的阶段并不具备证券属性,这为整个行业提供了重要的法律参考。
这次补充函的提交,标志着Ripple在与SEC的长期争议中又迈出了关键一步。它不仅反映了Ripple试图通过法律途径推动加密资产监管的清晰化,也显示了数字货币行业对法规适应性的不断探索。当前,美国监管机构对加密资产的监管仍存在较多不确定性,Ripple的做法或许能为未来相关法规的制定提供有益借鉴。
总体来看,Ripple此次提交的补充函旨在澄清数字资产在不同阶段的法律属性,尤其是明确二级市场上的代币交易不应被简单归类为证券。这不仅有助于保护投资者权益,还可能促进数字资产市场的健康发展。随着2025年的推进,如何平衡创新与监管,成为整个加密行业和法律界共同面对的重大课题。Ripple的举措无疑为行业树立了一个积极的示范,期待监管机构能够进一步完善相关政策,为数字经济的发展铺设更稳固的法律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