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地方共建人形机器人创新中心将发布300万元开放基金
2025年3月20日,来自国家地方共建人形机器人创新中心的消息显示,国家地方共建人形机器人创新中心对外开放基金即将正式发布,旨在推动人形机器人领域的基础研究与技术创新,支持国内优秀青年学者和研究团队进行前沿探索。
据悉,该基金总规模为300万元,单个项目的平均资助金额在30-50万元之间,主要围绕人形机器人技术发展的关键领域,进一步助力我国在人工智能与智能制造的深度融合,推动具身智能(Embodied Intelligence)的技术突破和实际应用。
本次开放基金聚焦平台技术、具身智能、数据集、训练场四大核心方向,针对人形机器人研究中的技术难题和前沿课题,进一步细化为17个资助方向。具体包括人形机器人的多模态感知与交互、强化学习与运动控制、仿生结构设计、高精度传感与反馈系统、具身智能算法模型、通用数据集建设、虚实结合训练环境开发、机器人伦理与安全性评估等前沿问题,覆盖了从基础理论到实际应用的多维度研究。
平台技术领域将重点支持人形机器人硬件与软件平台的开发、优化与集成,旨在打造具有开放性和扩展性的研发平台,为未来人形机器人的产业化和规模化提供技术支撑。
具身智能方向聚焦于机器人自主学习与环境理解能力的提升,重点攻克人形机器人在复杂环境下的认知、感知、决策与执行一体化技术,推进机器人的智能化与实用性。
数据集领域关注人形机器人训练所需的多模态数据集建设,资助方向包括大规模数据采集、数据标注、数据标准化与共享机制,助力构建人形机器人通用数据平台,提升算法训练的广度和深度。
训练场方向则侧重于虚拟与现实结合的机器人训练环境,支持基于仿真环境的人形机器人测试、性能优化和复杂行为学习,为提升机器人的环境适应能力提供坚实的技术基础。
此次基金主要面向国内高校、科研机构及企业,特别鼓励青年学者牵头申报,支持具有创新能力的科研团队开展具有突破性的前沿探索。申请团队需具备扎实的科研能力和创新精神,研究内容需契合上述资助方向,且具有较强的学术价值或产业化潜力。
国家地方共建人形机器人创新中心相关负责人表示,开放基金的设立旨在汇聚全国优质科研资源,激励青年科研人员投身于人形机器人领域的基础研究和技术创新。未来,创新中心将持续加大支持力度,推动人形机器人核心技术攻关和创新成果转化,助力我国在全球人形机器人领域占据技术高地。
随着人形机器人技术在工业、医疗、服务等领域的广泛应用,其对社会生产和人类生活的影响日益加深。此次基金的推出,不仅为青年科研人才提供了重要的资源支持,也为我国人形机器人技术的自主创新和国际竞争力提升注入了新的活力。
未来,国家地方共建人形机器人创新中心将持续深化产学研合作,拓展技术创新生态,助力我国人形机器人产业向更高水平迈进,推动智能制造和人工智能的融合发展,为国家科技创新体系建设贡献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