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动产业升级,引领未来发展——全国工业和信息化工作会议解读
12月27日,全国工业和信息化工作会议在北京圆满落幕。本次会议聚焦推动新兴产业与未来产业的发展,明确了2025年的产业目标,并提出一系列具体措施,为我国经济高质量发展注入新动能。
培育壮大新兴与未来产业会议提出,到2025年,要大力培育和壮大新兴产业与未来产业。为了实现这一目标,将实施“培育新兴产业打造新动能”行动,推动制造业在技术创新、产品研发及应用场景上实现全面突破。通过规模化应用示范,促进产业链上下游协同发展,为新兴产业注入持续发展的动力。
智能网联与北斗技术的双轮驱动智能网联汽车作为全球产业变革的重要领域,是我国未来制造业的重点方向。会议明确,将加快推动智能网联汽车的发展,为相关技术的落地和商业化提供政策支持。同时,北斗导航技术作为我国自主研发的全球卫星导航系统,其应用规模将在多领域扩大。包括交通运输、农业管理、公共安全等领域都将成为北斗技术的重点应用场景。
低空信息基础设施建设因地制宜低空领域的信息化基础设施建设也是此次会议的关注点之一。会议强调,要根据不同地区的特点和需求,因地制宜推进低空信息基础设施建设。这不仅为无人机、物流配送、空中交通管理等新兴行业奠定基础,也为5G与工业互联网深度融合提供了广阔空间。
未来产业创新的“揭榜挂帅”模式针对生物制造、量子产业、具身智能、原子级制造等未来产业,会议提出采用“揭榜挂帅”的创新任务模式。这一机制将通过明确科研方向、设立技术榜单等方式,激发企业、科研机构的创新活力,快速攻克关键技术瓶颈。同时,政府将制定相关政策,支持这些前沿领域的创新与发展。
服务型制造与工业设计的全面升级会议强调,新业态新模式是推动制造业向高端化发展的重要路径。服务型制造将通过产业服务化转型,提高制造业的综合竞争力。此外,工业设计水平的提升被视为增强产品附加值和市场竞争力的重要手段,相关政策的出台将进一步引导企业走向创新驱动的发展道路。
助力高质量发展的新方向全国工业和信息化工作会议的召开,不仅为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的发展描绘了清晰蓝图,也为我国制造业转型升级指明了方向。这一系列政策与行动的实施,将为中国经济注入新活力,推动我国在全球产业竞争中占据更加重要的位置。
面对新的机遇与挑战,我们有理由相信,在政策引导与市场驱动下,中国的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必将在全球舞台上大放异彩,为经济高质量发展提供坚实支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