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虚拟资产交易平台发牌制度下的行业变局
香港作为国际金融中心,在虚拟资产交易平台的监管上一直走在前列。自去年6月香港证券及期货事务监察委员会(SFC)实施虚拟资产交易平台(VATP)发牌制度以来,业界经历了一年的过渡期,而在今年6月1日,过渡期正式届满。SFC更新了平台名单,11家平台被视作“被当作获发牌”的申请者,而另有6家平台则未能获得此资格。
这一变化不仅反映了SFC对虚拟资产交易平台监管的严格态度,也揭示了行业内部的竞争格局。SFC在声明中指出,即使被视作“被当作获发牌”的VATP申请者,也需进一步证明其合规措施的实际实施和成效能获SFC信纳。而那些未能达到要求的平台,则必须在3个月内结束所有业务。
被当作获发牌的11家平台包括HKbitEX、PantherTrade、Accumulus等,它们将在未来接受SFC的现场视察,以确保其遵守监管规定。而未被当作获发牌的平台则面临着更严峻的挑战,需要在规定时间内调整业务,或者退出市场。
香港立法会议员邱达根对SFC的发牌制度表示了担忧,认为其过于严苛的要求可能导致全球大型交易所不愿进驻香港,从而削弱了市场参与者对香港推动发展Web3的信心。他指出,SFC的审批条件借鉴了传统金融的经营概念和状况,但在Web3金融领域显得过度严苛。
邱达根建议,SFC应尽快对牌照申请作出决定,以给投资人对虚拟资产交易平台的长远信心。同时,平台所提供的产品也需有所突破,以平衡维持完善法制、保护投资人以及金融创新的需求。
随着虚拟资产市场的不断发展,香港作为国际金融中心的地位将受到更多关注。SFC的发牌制度无疑为行业的健康发展提供了有力保障,但如何在保障投资者权益的同时,促进市场的创新和活力,将是未来需要探讨的重要课题。